百位资深专家

千家调查站

万名专业调查员

400-0125234

691319950

151a@139.com

 

15110021914

社会调查·民意研究·市场调查

  • 回到顶部
  • 400012523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文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服务支撑 2035 年国家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特制定本文件。--以下是全文概要(完整版下载链接见文末):

 

一、战略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对提 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挑战与 机遇并存。中国将加快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向经济强国的跨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等。我国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3)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4)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三、战略任务:

  一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思想武装教育战线,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完善学前教育、健全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健全社会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运动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力度,免费 向学生开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学术诚信机制。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组织与机构。

 

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现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全覆盖。

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学校和监护人责任,努力让适龄儿童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

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初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和从业人员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形式的成人高中教育、半工半读教育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健全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开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强中西部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 动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专业建设,使中西部地区拥有更多、更优质的 高等教育资源。

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

 

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

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

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鼓励支持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等学校培育优质学科、专业、课程和师资,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 化和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集团。

构建适应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布局。面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优先布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 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迫切需要的高等学校与职业学校,重点发展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用型高等学校和小规模特色学院。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

 

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 首要要求。

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加快培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信息自动化分析、资源最优化配置。

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

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培养我国急需人才,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管理,优化出国留学服务,集中公派留学资源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

扩大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

 

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

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 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系。加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推进政府科学决策。

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

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建立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机制。

 

四、实施路径:

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

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

科学设计和进一步细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划周期内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区分轻重缓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

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

完善区域教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充分发挥基层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

要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 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

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鼓励出资、捐资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举办者筹措办学经费的法律责任,健全退出机制。

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推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重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转移,从硬 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转移,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 应的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发挥中央财政性资金导向作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支出向农村、偏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 教育、特殊教育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落实财政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实现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

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做好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强化战略目标、战 略任务、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同规划与协同实施。

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统筹研究解决教育现代化重大问题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

凝聚社会合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教育现代化、建 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使命重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而奋斗!

 

完整版下载地址:https://www.axhu.edu.cn/2023/4/23164119700.pdf

如果链接坏了,就加我微信,传给你。

浏览量:0

热点新闻

  • 组织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用工难?

    到2030年全球将有1.5亿个工作岗位由55岁以上的劳动者承担。人们需要重新认识“老龄”和“退休”的关系。随着人们的生活形态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企业为即将来临的老龄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0 2024-04-29
  • 医院科室互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方案

    互评科室包括①住院科室、医技科室、特殊科室。②行政后勤职能科室(16个):院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科教科、医保科、政工科、监察室、宣传科、党群办、财务科、信息科、总务科、设备科、社区服务部、消毒供应中心等。

    8 2024-04-14
  • 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方式与策略

    国家卫健委对医院患者满意度指标的考核日趋重视,医院自身对患者满意度管理制度存在短板,难以进行的管理和评价。91调查认为目前医院的满意度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自我调查、外请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4 2024-04-14
  • 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

    对65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医院员工满意度调查。

    4 2024-04-14
  • 社康中心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康中心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就医体验,提升员工幸福感,开展第三方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调查。

    6 2024-04-14
  • 如何设计医院第三方社会调查与评价?

    医院第三方社会调查与评价工作总共可分为患者满意度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科室协调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评估、流程检测调研、科室培训辅导、协助国家满意度调查、(或)等级评审迎检等八个方面。

    2 2024-04-14

欢迎联系我们

百位资深专家

千家调查站

万名专业调查员

400-0125234

691319950

151a@139.com

 

15110021914

91调查是一家专业的调查研究机构,为客户提供: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入户访问、电话调查、在线调研,暗访、明访、巡检,普查,座谈会、深访、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调研人员外包,调研类项目代投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 我们致力于成为您的一站式调查研究服务供应商。